住房作為人們居住、生活的場所,其質量理應得到大家最大的重視,然而層出不窮的“樓脆脆”、“樓歪歪”、“樓水水”卻一直扮演著負面角色,沖擊著人們的安全底線。70年產權的住宅“未老先衰”現(xiàn)象屢見不鮮。由于建成期集中于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于是有專家驚呼:良莠不齊的80、90后房屋,已集中進入“質量報復期”,一方面,表現(xiàn)在房屋結構的破壞上,另一方面表現(xiàn)在功能性質量上,如常見的滲漏水、裂縫及不保溫等現(xiàn)象。
在人們的觀念中,房屋防水沒有結構安全那么重要,也沒有溫馨、舒適的裝潢那么受到關注,甚至在大家的日常生活中也習慣了滲漏水,這種錯誤的觀點很大程度上容忍了滲漏水質量問題的長期存在。對結構當然應該重視,但千里之堤毀于蟻穴,殊不知滲漏水的存在會加大結構的破壞,甚至引起結構的倒塌。所以,滲漏不是小事,特別是已進入質量報復期的80、90后房屋發(fā)生滲漏,更需關注。
上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我國迎來了改革開放后的第一輪建設高峰,各地興建了大量居民樓房。然而,高速發(fā)展的背后隱藏著各式各樣的問題,特別是在房屋防水質量上存在許多先天不足。
首先,當時的房屋建筑屋面防水以石油瀝青紙?zhí)ビ蜌?、煤瀝青油氈、煤焦油聚氨酯涂料等為主,初期防水性尚可,到如今這些建筑已有二三十年的歷史,材料老化不可避免,加上當時防水施工技術和質量驗收標準的局限都是目前這一類房屋滲漏多發(fā)的根源,也為房屋結構質量埋下了隱患。
還有一個方面,當年建在“市郊”的“新工房”在城市變遷中慢慢變成了“核心地段”的“老工房”,這些房子又都經歷了房改,變?yōu)樗接挟a權,可以上市交易,因為其地段優(yōu)勢,房子幾經易手和裝修改造。據(jù)一份對沈陽某地總共16921戶的調查資料顯示,在90年代時期,戶主對于住宅的維修改造都非常積極,裝修改造比例平均下來超過50%,而對這些進行維修改造的戶主進一步調查發(fā)現(xiàn),增加淋浴或浴盆的用戶多達35%。限于當時普通百姓對防水的認識程度,主動提出在維修改造時重做防水的鳳毛麟角,再加上改造時不經意間對原防水的破壞,都為以后的滲漏種下了禍根。
比如:在底層窗改門后,為了裝修門臉,在外墻上打眼掏洞,因為防水處理不當,使雨水直接進入墻身損壞了房屋的墻體;有的居民,將原設計的蹲便器改換為座便器或安裝浴盆、淋浴噴頭,由于防水處理不好,又破壞了原來的防水層,造成墻身受濕受損。樓下天棚樓板潮濕, 抹灰脫落, 直接影響房屋的使用壽命;由于老小區(qū)缺乏嚴格的物業(yè)管理,住戶屋頂私自搭建的現(xiàn)象普遍,難免在安裝與搭建時破壞原有屋面防水層。
二、忽視防水的后果
忽視防水引發(fā)滲漏會產生以下危害:
降低居家生活質量。在每年雨季,受暖濕氣候影響,滲水的墻體一段時間后會出現(xiàn)霉斑、霉點、脫皮等現(xiàn)象,嚴重影響居家美觀。此外,墻壁一旦滲水,那些與墻體、地面接觸的木質家具、墻紙、木地板等容易發(fā)霉和腐爛。在高濕度的環(huán)境中,一般細菌與霉菌亦較易滋生,對居住者身體健康亦造成無形的侵害。
影響鄰里關系。發(fā)生滲漏,水可能影響樓下或隔壁鄰居,導致鄰里關系不和,嚴重的可能會造成重大的財產索賠和發(fā)生法律糾紛。
維修代價高。防水這關沒做好,再好的裝修也是浪費。作為家居的隱蔽工程,防水很難進行二次補救,一旦發(fā)生滲漏需要維修,造價往往是裝修之前做防水的好幾倍,而且會給居家生活帶來很大不便。
危害房屋質量,造成以下更嚴重的后果:①混凝土中存在空隙和裂縫,滲漏水滲入后,如遇氣溫降至零度以下,則水結成冰,其體積膨脹約90%,經過幾個凍融循環(huán)后,混凝土內部結構變疏松,強度下降,裂縫擴大,結構強度下降,房屋安全因此受到影響。②滲漏引發(fā)鋼筋銹蝕,影響房屋結構安全。水滲入混凝土結構中后,還會引發(fā)鋼筋銹蝕。銹蝕也會使得鋼筋體積膨脹(約1~4倍),進而擠壓混凝土,引發(fā)裂縫或使裂縫進一步擴展,導致房屋結構的安全性降低,嚴重時可能引起坍塌。 有專家指出,原本70年產權的房子,在連年滲漏的情況下,很可能30年就變成危房。帶來的生活困擾和經濟損失不說,危及住在危房中卻渾然不覺的居民的人身安全才是最大的威脅! |